肝膽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隱患,從輕微的脂肪肝到嚴重的肝硬化,都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根據香港衛生署最新統計,約有25%的香港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而B型肝炎帶原者更高達8%的人口比例。這些數據顯示肝膽疾病在香港的普遍性,也提醒我們需要更加關注肝膽健康。
常見的肝膽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和膽結石。脂肪肝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主要由肥胖、高血脂或過量飲酒引起。肝炎則分為病毒性肝炎(如B型、C型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是肝臟長期受損後的結果,而膽結石則是膽囊或膽管中形成的固體沉積物。
肝膽疾病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持續性疲勞、食慾不振、右上腹不適或脹痛,以及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在疾病已經進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定期檢查如此重要。
以下族群屬於肝膽疾病的高風險人群:
對於這些高風險族群,定期進行超聲波檢查尤為重要。香港醫管局提供的醫管局轉介優惠超聲波服務,可以讓符合資格的市民以更優惠的價格接受檢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超聲波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無輻射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肝膽疾病的診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比於其他影像學檢查,超聲波檢查具有價格相對超聲波檢查平、操作簡便、即時成像等優勢,成為肝膽疾病篩查的首選方法。
超聲波檢查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主要作用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公立醫院提供的醫管局轉介超聲波服務,通常需要由醫生根據臨床需要轉介。對於沒有明顯症狀但屬於高風險族群的人士,可以考慮自費到私營醫療機構進行檢查,許多機構都提供價格合理的套餐服務。
收到肝膽超聲波檢查報告後,許多人會對其中的專業術語感到困惑。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可以幫助您更好地與醫生討論檢查結果。
肝膽超聲波報告中常見的異常發現包括:
報告中重要的評估指標包括:
指標 | 正常表現 | 異常意義 |
---|---|---|
肝臟大小 | 右葉斜徑≤15cm | 增大可能提示肝炎或淤血;縮小可能提示肝硬化 |
肝臟回音 | 均勻,略高於腎皮質 | 增強提示脂肪肝;減弱可能提示肝炎或纖維化 |
膽囊壁厚度 | <3mm | 增厚可能提示膽囊炎 |
需要強調的是,超聲波檢查結果應該由專業醫生解讀,並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香港許多醫療機構提供超聲波檢查平價服務,但選擇時應注意機構的專業資質和設備水平。
根據超聲波檢查結果,醫生會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不同的肝膽疾病需要不同的處理方式,早期發現往往意味著更多治療選擇和更好的預後。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是許多肝膽疾病治療的基礎:
藥物治療方面:
當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香港醫管局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醫管局轉介優惠超聲波和後續治療服務,有需要的市民可向家庭醫生諮詢。
定期超聲波檢查是預防和早期發現肝膽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據個人風險因素不同,檢查頻率也應有所調整。
多久做一次超聲波檢查?以下是一些一般性建議:
如何選擇合適的檢查機構?考慮因素包括:
最後,與醫師討論檢查結果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無論是在公立醫院通過醫管局轉介超聲波檢查,還是在私營機構自費檢查,都應該請專業醫生詳細解釋報告,並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後續監測或治療計劃。
肝膽健康是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期超聲波檢查和適當的生活方式調整,我們可以有效降低肝膽疾病的風險,即使發現問題也能及早干預,獲得最佳治療效果。記住,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就是對自己健康最好的投資。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